1985年我有幸走上財會工作崗位,經常外出上銀行、稅務、財政等。 1987年1月份我辦公室的幾位同事要我代她們到我市的一家工商銀行儲蓄所領取贈品,她們大概先前在這家儲蓄所辦理了某種儲蓄品種,得的獎勵。一到銀行我把有關領取的資料給了經辦人, 在銀行等待了一會兒, 經辦人遞給我三個四方聯《丁卯年》郵票,當時我也不知什么四方聯不四方聯的,只知道是兔票。一拿到這郵票我眼前一亮,當時心里就在嘀咕,哪有這么好看的郵票的。一到單位我把郵票小心翼翼從包里拿出來,分別交給她們,同時我也不經意說了一句:這郵票好好看呀,也許是聽者有心,其中一位同事說:喜歡送你一枚。 我聽到這話正合我意, 這位同事把四方聯票撕下一枚給我,我當即就笑納了,也沒敢多加推辭,怕這枚與我女兒同年出生的兔票與我失之交臂。現在每每想到我的這位退休的老同事,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她惠贈我的那枚《丁卯年》郵票, 反之每次欣賞到這枚兔票也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我的這位老同事。
自從得到這枚贈票后,我就開始墜入郵海,不能自拔。第二天我就開始打聽哪里有好看的郵票買,經多次努力終于了解到在我市的長橋郵局有個集郵門市部,我當即前往,一到那兒我就問里面的一位女士有沒有什么郵票賣,她告訴我沒有,我又問什么時候有,她說只有預訂了才有得買,怎么預訂?我又追問了一句, 她講今年的預訂已結束了, 我說能不能破例給我預訂一套,我喜歡郵票,可能她被我的執著精神所感動,真的破例給我預訂了一套當年的郵票,讓我好感激。訂好郵票后我當時就買到了已發行多日的我有生以來第一套特種郵票--《丁卯年》郵票,從此我真正走上了集郵的道路。
當時的郵票預訂卡還是個小紙片,上面印著二十個左右的空格,每個空格按順序編上號碼,按郵票發行順序每購一套,營業員就在相應的格子上蓋枚私章,表明這套郵票你已經購買了。我看到郵票預訂卡上有那么多的空格,說明每年要發行這么多套的郵票。我每次購買了當日發行的郵票,就打聽下一套何時發行,想想老是這樣下去也不是個法子,我就萌生了訂閱《集郵》雜志的想法,一來掌握郵票發行時間,二來了解集郵知識。沒過幾天我就在郵局預訂了一份1987年下半年的《集郵》雜志,之后又從1988年開始各增訂了一份《集郵博覽》和《上海集郵》雜志。1992年上半年當我得知《中國集郵報》7月1日即將創刊的消息時,讓我滿心的歡喜,一個星期的兩份報紙,這下可以及時了解到集郵動態了,我毫不猶豫地訂了一份。
通過各種集郵報刊以及相關書籍的閱讀,我的集郵知識從無到有,從淺到深,給我的郵品收藏帶來極大方便,沒有交過任何“學費”,集郵起來得心應手,信心倍增。
從一開始集郵我就明確了集郵目的和集郵方向,可能從小受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喜歡欣賞各種門類的藝術,所以我把集郵的目的定為欣賞,而把收集花卉郵品作為我的主方向,只要具有欣賞價值的或是花卉郵品,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是我收集的范圍。我買來郵票目錄,按我的喜好以及欣賞要求,列出要購買的郵票名稱。1987年至2001年我有計劃地購買了包括《孫中山誕生一百二十周年》、《簪花仕女圖》、《京劇旦角》、《西廂記》、《西周青銅器》、《紅樓夢》、《宮燈》、《荷花》、《庚申年》、 《京劇臉譜》、《齊白石作品選》、 《奔馬》、《牡丹》、《菊花》等在內的一批精品新郵。
郵票的魅力實在巨大,把我的業余時間全部占領了,只要在家里稍稍有空,就把郵票拿出來欣賞一番。23年來我的腦海里沒有一天離開過郵票,除了工作,就是集郵,家人也經常說我,你只有集郵在心上,想想也是,沒辦法,這已是我的精神支柱了,離不開它了。來源:郵花四濺的博客--冰川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