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股市繼續下跌,滬指已經跌破2500點關口,目前在2480點左右。長期看,并沒有底部呈現的跡象,未來基本上是整體下跌的態勢,期間不乏技術性回調。現在抄底還是風險大于機遇。國際上來看,世界金融危機恢復也是阻力重重,國際股市也是連連收陰,開放的中國經濟自然少不了受到消極影響。
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國內郵市卻是另一番景象,編號票,早起JT大套票持續上漲,買盤踴躍。為什么國際經濟不振的預期下,郵市卻能一枝獨秀呢?看懂這個內因,對于投資者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收益來源于資金量的多少。當股市下跌期間,抄底也是風險較大,社會閑散資金必然要尋找其他領域。與股市相比,郵市正處在上升期,必然要吸引更多的資金介入,近年來的實際,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投資環境的規范是獲得收益的關鍵。郵市分為新郵和老郵兩個板塊,新郵就不說了,老票的貨源基本在民間沉淀和市場流通。老票的交易完全是在市場經濟軌道運行,沒有外來的干擾。這就保證了老票領域是目前最規范、最安全、最可靠的領域之一。這種規范給投資者通過市場經濟智慧獲得巨大收益提供了穩定的環境。
再次,雄厚的群眾基礎是收益擴大化的保證。集郵活動在中國有百年歷史,特別是1980年以來,成為中國“第一大收藏”的美譽。收藏群體一直保持在幾百萬之多,高潮階段突破2000萬人!雄厚的群眾基礎是集郵活動符合人們的口味,其優勢不言而喻。現在居民收入逐年提升,集郵隊伍的擴大將會給郵市帶來天量資金,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收益。
綜上,在國際經濟困難重重的背景下,郵票市場不但不會受到影響,反而又一次面臨機遇。這種推斷絕不是臆造,2009年的那場金融危機已經證明了,郵市投資是抵抗金融危機下通貨膨脹的最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