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郵電家庭,自小接觸郵票,且逐漸喜歡上了小小的方寸。參加工作后我開始與郵票打交道,后又從事集郵協會的管理工作。至今算來喜歡集郵的時間幾乎與全國集郵聯成立的時間同步,從事集郵協會的管理工作也21年了。無論是做集郵工作還是參加集郵活動,最開心的還是認識了三位全國集郵聯的副會長。
因郵緣而結緣王新中副會長
說來與王新中副會長能結緣并認識,得益于他的自傳體集郵著作《郵緣——我的集郵人生》。讀《郵緣》,能清楚地看到王副會長的集郵軌跡、人生軌跡和生活軌跡。2007年5月,全國集郵聯在杭州蕭山舉辦了國際郵展培訓研討班,在這次的培訓班上,第一次見到了王新中副會長,在聽課的間隙,與王副會長聊天,聊到了集郵和各自的工作,還聊到了他寫的書。聊起了我用稿費換他三本書的事情,沒想到,新中副會長變魔術似的,又送了我一本《郵緣》第4輯,更沒想,他竟將我們在蕭山的相遇記錄在了《郵緣》5,此后的幾年里又陸續收到了《郵緣》的第6輯、第7輯、第8輯。我與王副會長的幾度交往,都被他記錄在了《郵緣》這本書里。新中副會長不但著書立說宣傳集郵,也積極參與重大的集郵活動,我也在濰坊新人新作郵展上、洛陽世界郵展上、杭州全國郵展上、無錫亞洲郵展上見到忙碌的王新中副會長,因為他還兼任著全國集郵聯青少年委員會主任,只要有青少年參與的集郵活動,必定少不了他的身影,因為他的忙碌,總是不忍心打攪他,但他每次見到我,總要了解一下我的近況和協會工作。平時雖然不見面,每次讀他的來信,總能感覺到他對我的關心,他是我熟識的第一位全國集郵聯的副會長。
因集郵而三見李近朱副會長
很喜歡讀《中國集郵報》的“玉淵郵譚”欄目,針對集郵的人和事,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已經連載了146期,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全國集郵聯的李近朱副會長。認識李副會長,是從《話說長江》、《大京九》、《廬山》、《再說長江》等電視專題篇開始的。第一次見到他,則是參加第三十屆全國最佳郵票頒獎活動。因為在河北舉辦,我也算是東道主,送全國各地朋友返程的時候,在邯鄲火車站候車室見到了李副會長,于是我與朋友們將他團團圍住,拍照、簽名,引來候車室很多人的駐足,但李副會長始終面帶微笑。再次見到李近朱副會長,是我隨文獻集郵研究會進京訪問團與駐京的三大集郵媒體交流座談時,在《集郵博覽》編輯部,李副會長全程參加了座談會,用文獻集郵研究會葛建亞會長的話,正是由于李副會長的參加,將交流訪問上升為國家級的交流。當活動結束后,與李近朱副會長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前再一次合影。第三次相見,是在無錫亞洲郵展中國新興集郵聯展的展廳中,面對有別于樓下展廳中的競賽類郵集,這里的郵集也許更適合大眾的口味。
因工作而結識劉佳維副會長
同為郵政人的緣故吧,見到劉佳維副會長的第一面,就感到特別的親切。經常在各種的培訓班、郵展、研討會等集郵活動中見到他忙碌的身影,畢竟秘書處的工作要事無巨細。在杭州蕭山的培訓班上第一次與他面對面坐在一起,隨文獻集郵研究會進京交流訪問團第一次走進劉佳維副會長的辦公室,干集郵工作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走進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的大門,這里可是集郵工作者自己的家。很早就知道劉佳維副會長可是個多面手,攝影、寫作、集郵……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過3本個人文集。在全國集郵聯,葛建亞老師向劉佳維副會長介紹我時,說我是佳維副會長的正宗部隊。沒想到劉佳維副會長說他知道,這使我倍感激動。
如果一個人有一個喜歡的工作,有一個傾心的愛好,是令人羨慕的。如果一個人能將一個人能將喜歡的工作與傾心的愛好結合起來,那會怎樣?會被人羨慕的不得了。很榮幸,我就是被人羨慕的人之一。作者:楊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