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1,是近幾年的事情,由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成立的。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49年10月1日,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1959年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兩館大樓竣工,為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國慶十周年之際,開始對外開放。2003年2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基礎上正式組建中國國家博物館。 2月28日兩館合并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1年4月,有幸第一次邁進國博的大門,被其豐富的館藏所震撼,后母戊方鼎渾厚宏大,南北朝石雕的精湛、歷朝歷代的瓷器精品,簡直是眼花繚亂,最慶幸的是見到了邢窯白瓷的帶“盈”字款精品。在這里還見到了備受爭議的立于國博北門外的孔夫子像,18日走過這里的時候,發現孔夫子像已經被隔離板圍了起來,當21日從全國集郵返回的時候,再經過這里時,孔夫子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了,22日參觀國博時,發現孔夫子已經委屈地站到了國博的院子北側了。
在國博百歲生日的時候,中國郵政以郵票相慶。說實在的,以票中票的形式不是不可以,但這套郵票又是一套“偷懶之作”,只是將特63郵票中的第五枚、第八枚原封不動設計進郵票,再加上新國博的示意圖,配以面值、銘記就ok了?,盡管四羊方尊、后母戊方鼎是國博的館藏精品,但這樣的設計一點都反映不出國博的百年歷程,又是一套遺憾之作,要不怎么說郵票也是遺憾的藝術。但愿郵票設計多一些精品,少一些遺憾。
收到北京李智杰老師從國博寄來的郵票首日封,正宗的原地公函首日實寄封,從北京王府井郵局寄出。前幾天從網上見到有郵友爭論國博的正宗原地,列出三個郵局:天安門、王府井、正義路,有趣的是此次北京的朋友分別從這三個郵局加蓋郵戳為我寄來了實寄封、明信片,真的令人感動。關小敏老師的封是中國集郵總公司的首日封,從正義路郵局寄出,最獨特的,是關老師用心良苦的搞到了郵票發行日7月8日的國博參觀門票,加貼國博郵票,加蓋天安門郵局7月8日國博風景郵戳,制成國博特殊郵品,令人感動。還有陳為民、張濤、徐永勝老師分別從天安門郵局、正義路郵局寄來了加蓋國博紀念郵戳的明信片。另外很多朋友也從上海、天津、黑龍江、遼寧、河南、浙江、河北、山東、江蘇、青海寄來了相關題材的明信片,感謝我的朋友們。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