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老伴,少是夫妻老來伴。老伴,老伴,你是我的另一半。老伴啊老伴,相知相依又相愛,心心相印到永遠……”這首名叫《老伴》的歌引起不少老年人的共鳴。
然而,如果有心理學家詢問:“你有幾個老伴?”請不要發火,也不要疑惑。國外近年來對“老伴”有了新的定義:老伴,泛指“老來一起做伴”的親朋好友。大量的調研證明:幸福的退休生活包括健康、感情、學習、精神、社交諸多方面,而團體和情感方面的影響,是左右退休后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
筆者由此想到,培養集郵愛好,便能造就這一新的養老觀。理由有四:
第一、門檻較低。
不管你是從小就開始集郵的資深集郵者,還是退休后才開始的集郵新苗;不管你是文化底子深厚的大學教授,還是滿手老繭的普通勞動者,只要你有意加入集郵隊伍,訂上一份郵報,訂上一套紀特郵票,就是集郵者了,只要有心,早晚會有進步。
第二、貧富皆可。
如果你經濟實力雄厚,不妨尋覓珍郵,沖擊高檔郵展;如果你剛剛解決溫飽,也無妨,與郵友們互寄封片,同樣可玩得“不亦樂乎”。
第三、社交面廣。
且不說互寄封片的郵友滿天下,光本地的集郵沙龍、新郵首發、郵展盛事就夠你忙的,能在一起招呼、談笑、喝茶、切磋、互通有無的“老伴”肯定不下20個。
第四、利于長壽。
在集郵圈內,七十不為稀,八十不為老,九十不少見,百歲不難找。郵人盡識的郭潤康老先生,九十有六,至今天天讀報、復信、題詞、寫作,思路清晰,筆耕不輟,最有說服力。
細細想想,集郵圈內的人和事,雖然并沒特別強調什么養老理論,其實集郵愛好者的所作所為,體現的正是這種眾多老伴的理念,他們每天都在踐行。
找伴是退休族一個重要的人生功課,絕不容忽視。集郵者在集郵生活中的老伴固然不少,但若是能得到婚姻上的老伴的理解和支持就更好了。在生肖集郵研究會內,出現了不少夫唱婦隨的佳話。有好幾位老“郵迷”仙逝后,其本來并不集郵的老伴卻突然主動提出要入會,并要續接原先老伴的會員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集郵漫畫家霍國維的老伴在醫院彌留之際,跟霍先生做最后的交代:“如果我回不了家,你多參加幾個郵會,多點活動能活得快樂點……”霍老在老伴謝世百日時提筆扯紙含淚向遠在數千里外的周治華會長提出加入郵會的申請。另有好幾對伉儷會員,不僅是婚姻中的老伴,也是集郵中的老伴,兩人有著共同愛好,天天有說不完的共同語言。夫妻雙雙走南闖北,參加全國各地的集郵盛事,留下了快樂集郵的足跡,擴大了生活圈子,享受精彩的老年生活。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蔣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