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多年,常常到郵市和收藏市場去購買郵票,認識了不少郵商,很多郵商都以為郵人服務、與郵人交朋友、互惠互利的原則經營郵品。與郵商打交道多了,也了解了一些郵商的經營之道,非常值得在此和讀者聊一聊,可為集郵者和初入郵市投資者提個醒,購買郵品不要追高,并要防備“被坑”或“挨宰”。
熟人坑你無顧慮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有的郵商見利忘義,不講信用和郵德。我每次購買一些心儀的郵品,總是找同一位郵商,因此結識多年,該郵商的郵品售價比較合理,我也從沒與他講價。基于對該郵商的信任,去年我介紹一位朋友去賣掉一批郵品,該郵商估價3000多元,由于我是介紹人,我朋友也沒議價就成交了。朋友后來告訴我,售價虧了近1000元,我很吃驚。和朋友一起在網上搜索,果然看到該郵商的價比網上郵商的收購價低很多。此事也使我聯想到朋友會不會懷疑我與這位郵商合伙坑他呢?或者懷疑我收了郵商的“回扣”呢?我真后悔,也有點后怕。
售價以報價為據
由于近幾年郵市行情低迷,經營郵品的人大多兼營錢幣,專營郵品的也就那么幾個郵商,他們手中都有一張專門刊登郵品價格的郵市小報。來了購郵者,郵商就會拿出這份報紙,指點著上面的郵品價格告訴購郵者,自己出售的郵品價格比報上登的還低,讓購郵者放心大膽地購買。后來,我發現有的郵市小報上的郵品價格,比市場郵品成交價要高很多,而郵品收購價卻低許多,有的要低一半或更多。
有“郵托”的郵商
我有一次逛外地郵市時,相中了一位郵商的郵票,正與其議價,有個旁觀者突然對此郵商發話:“我剛才出這個價,你為何不賣?”“他是新主顧,我要便宜賣,你管得著?”于是我痛快地買下了郵票。后來,我發現成交價并不便宜,為此,我猜測那個在場的旁觀者是郵商的“托”。據知情人士告知,“郵托”一般只針對外地來的集郵者,這種做法只采用一次,否則就會露餡。
買郵票莫追高
當前,有不少新郵發行后一進入郵市就打折,這就給郵商創造了很好的賺錢機會。郵票低于面值出售,集郵者當然樂于接受。因而在購買時一般也不會與郵商再議價。另一方面,對一些熱門或緊缺的郵品,價格有時被人為抬高許多,郵商的售價就可以比他進貨時要高得多,而這些郵票炒作后市價會大幅下跌,當郵人發現買了高價郵品后則為時已晚,你再去郵市,郵商會告訴你:“行情天天變,你買的那種郵票現在便宜了。”
比郵票公司價格低
近幾年,各地郵票公司“開發”了許多郵品,豪華郵品也比較多,這雖是適應市場禮品的需求,但不少郵品采用了過度包裝的方式,造成紙張和材料的浪費,這與當前提倡的“環保”和“低炭”的節儉精神背道而馳,也使許多郵品長期堆積在柜臺中無人問津。另一方面,新郵發行首日,雖有少量郵票零售,但遠遠不能滿足集郵者需求,特別是首日封更是難求,這就給郵商鉆空子的機會,使郵商可以任意抬價。有賣高價首日封的郵商指著郵票公司制作的含有首日封的豪華郵冊大言不慚地說:“我的價比郵票公司的低。”
網上也有信得過的郵商
現在,網上購物很時尚,但風險也大。本人為尋覓一本集郵文獻,在網上搜索多日,終于找到了一位提供郵品和書刊的郵商,他以原價的五折并包郵賣給我一本。當時我心里直打鼓,結果在付款后幾天就收到了。郵寄時包裝考究,書的四角都用泡沫塑料保護,避免運輸時碰撞損壞書角;包裹中還有詳盡的《購票結算單》,很有人情味,讓人放心;另外又贈送了最新出版的郵刊一份,讓我驚喜了好一陣子。這種網絡交易的做法是值得稱贊的,令人覺得這是一位信得過并可以長期交往的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