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炒作郵票的手法傳至股市,如今股市的炒作手法又回流到郵市。您看,股市里面的炒作概念股的手法已經在郵市得以體現,那就是炒作題材。例如:生肖題材、奧運題材、航天題材、軍事題材、建國建黨題材等等。
有的題材炒作比較成功,有的題材不很成功,還有的干脆就是一蹶不振。研究這個原因,對于投資者提升投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股市里面的概念股之所以會形成,主要是因為相關企業的業績出現大幅提升,股價上漲是必然的。而郵市的題材郵品能否上漲依靠的是什么呢?很明顯就是收藏需求。這不是主力囤積需求,而是收藏需求。
說到這里,不得不重視散戶的收藏需求。現在郵市有一股風氣很不好,忽視散戶的收藏。管理層的一些政策明顯就是“去散戶化”。投資者也是忽視散戶的需求。例如:新郵公開、平價、充分出售的比例極小,這便是去散戶化的。投資者青睞于整包整件的炒作,也是忽視散戶需求的表現。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政策被誤解,投資變盲目。
離開了散戶需求,郵市里的題材炒作便失去了土壤,最終只能無可奈何的收場。
為什么不能重視散戶的作用呢?因為在一些人看來,從散戶手里賺錢實在不如從大戶手里賺錢來的快、來得及時。更別說培養青少年集郵隊伍了。別看嘴里說重視,實際上不過是說說而已。例如:可以銷毀新郵,為什么不蓋銷新郵送給孩子們呢?過去的蓋銷郵票低價賣給集郵者的好傳統為何不見了呢?因為這沒有利益,而且還會影響某些小群體的利益。難怪有人說,銷毀新郵不過是為了提高新郵價格,借機高價出售,中飽私囊。
不重視散戶收藏的需求,不重視青少年集郵隊伍的培養,郵市的炒作題材自然就很難持續和成功。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