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常常聽到身邊的郵友們不勝感慨道,如今的信銷票收藏越來越難,好不容易找到的價格卻是貴的離譜,不知道該如何玩信銷票。
其實,信銷票收藏,不妨慢慢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句話用在信銷票收藏上,真的是太恰當(dāng)不過了。這幾年,每當(dāng)新郵發(fā)行,不少郵商和炒作資金紛紛不惜一切代價大量制造噱頭,通過大量控制貨源和壟斷貨源,讓初期的新郵價格居高不下,對于一些緊俏、熱門話題的新郵,價格更是扶搖直上九萬里,一路漲的令廣大集郵愛好者們望價興嘆,無法理解。
這時候,不要說是購買和制作信銷票了,就是首日封等日常不太重視的郵品,價格都是貴的離譜。集郵者一旦這是盲目介入,搞不好就會給郵商和炒作資金的瘋狂炒作買單,成為接“最后一棒”的倒霉蛋。
郵品的價格規(guī)律要受到市場價格規(guī)律的制約,會逐步回歸理性和合理價位。炒作只能維持初期和暫時的局面,再大的資金都根本無法長久的控制和操縱集郵市場。
這些年,大量的熱錢無處不在,對于很多商品都是抱著一種炒作的心態(tài),拉高出貨,賺一把就走。因此,新郵作為比較容易受到操作的工具,越來越成為熱錢和大資金的青睞,每次發(fā)行新郵的炒作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炒作只是在短時間內(nèi)拉高出貨,一旦沒有人接盤和接手,資金鏈就會出現(xiàn)斷鏈,大量的郵品投入市場后,價格就會一瀉千里,潰不成軍。
總的趨勢來說,這幾年郵品的價格始終呈現(xiàn)穩(wěn)中有降的趨勢,在不斷地下降。這中間,一方面是集郵者人數(shù)銳減,大量青少年集郵愛好者缺乏集郵的熱情和激情。另一方面是頻繁的爆炒和囤積,令中國集郵越發(fā)脫離市場,發(fā)行量等于庫存量的殘酷現(xiàn)實,導(dǎo)致沒有消耗的郵品價格逐步趨于理性,降價出售成為必然。
不可否認(rèn),不少郵商在新郵發(fā)行初期出售的信銷票,價格往往高出新郵許多,甚至是幾倍都有之,成為郵商牟利和賺錢的新渠道,同后期新郵價格大面積跳水和跌幅相比,令廣大集郵愛好者非常傷心和彷徨,嚴(yán)重挫傷了集郵者的積極性。
因此,集郵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擦亮眼睛,不參與新郵發(fā)行初期的炒作,尤其是緊俏、熱門郵品的爆炒,不為游資買單。尤其是處于收藏的目的,只需要一套或者若干套信銷票即可,沒必要大量的囤積新郵。試看近幾年那些價格居高不下的新郵如今都是行情慘淡,基本上處于有價無市的地步,是郵商人為的咬牙硬扛,實際成交價格遠(yuǎn)遠(yuǎn)低于市場報價。
廣大集郵者們要堅信價值規(guī)律的原則,大量的新郵還是要使用的,不要被當(dāng)年郵戳和首日郵戳所困擾,走進(jìn)集藏的死胡同。只要沉住氣,靜下心,大量的新郵還是會被使用和釋放出來,否則就會變成無法變現(xiàn)的“紙”,價格一跌再跌,嚴(yán)重影響郵商資金回籠,吞噬郵商原本到手的利潤。當(dāng)然,這種使用就是信銷票和蓋銷票的“人為”被消耗。不過,這種消耗往往成為如今廣大信銷票愛好者手中余糧和購買的主渠道,倒也無可厚非。
所以,只要平心靜氣,耐著性子從收藏的角度出發(fā),慢慢的從事自己的收藏愛好,不急不躁,不溫不火,就可以花最小的錢,辦最大的事情。不為炒作買單的同時,實現(xiàn)自己集藏信銷票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作者:西安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