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網友抱怨郵票炒作雖然起局了,買賣卻兩難了。現在我就來談談這個內因,這對當前行情的認識有好處。
形成買賣兩難的原因主要是:郵市行情上漲過快,違背了市場規律。我總談市場規律,有些人聽的都不耐煩了。其實違背市場規律,就會被懲罰,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例如:大家所知道的黃猴,今年8月份80元左右,月末就漲到120元,9月就漲到150元,現在有攀升到200元左右。這種炒作速度,讓建倉者不敢跟進,讓出售者惜售,買賣兩難也就在所難免了。
為什么主力明知道大家不敢跟,還要這么做呢?很簡單,炒作主力的目的不是為了賣出貨源,而是為了配合文交所電子盤的上漲。故此,大家不敢高價跟進,主力無所謂;大家惜售,才是主力希望看到的。之所以市場能夠被主力玩于股掌,只能說明市場整體力量還是很弱,很分散,沒有領袖級的力量做引導而已。
傳統的行情在這個時候理應回調,以便刺激場外資金介入。但是現在不同了,電子盤在和市場爭奪場外資金,豈能回調行情讓場外資金殺進實體市場呢?
面對現狀,實體市場要想獲得場外資金的青睞,唯有降低價格,擺脫電子盤的控制。
說到這里,也許電子盤方面會說,你這么做也太壞了,電子盤提升了行情,現在又讓大家齊力坑我們?這不是卸磨殺驢的節奏么?其實不然,電子盤對郵市的回暖功不可沒,不可抹殺,但是急拉高行情,脫離市場實體價格才是問題出現的根源。電子盤的興旺不應該撇棄實體市場的發展,否則將會演變成空中樓閣。我們知道:股票的價值體現于上市企業的業績;同樣道理電子盤的價格也離不開實體市場的交易價格。具體地說就是:股市價格大漲離不開上市企業的商品銷量大增;電子盤價格的大漲也同樣離不開實體市場價格的上揚。如果將實體市場的交易價格人為抬高到無人認可的地步,這就相當于股市中上市企業制造虛假銷量業績一樣。不僅坑害了實體市場,最終對于電子盤也是毀滅性的打擊。
現在已經有不少人認為:電子盤就是主力找了一個炒作賺錢的平臺,是急功近利的行為罷了。這種誤解是需要文交所給予澄清的。文交所花重金建起來,應該不會是短期行為吧?所以說,長遠發展還是要和實體市場共同發展,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用現在流行的國際語言說,叫共贏!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