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郵票預定時,全國各地開始了緊張的2015年新郵預訂工作。2015年與之前相比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即加入了網絡實名預定。其實網絡預定早在2011年就有了,2011-2014年的CPI商城預定新郵并沒有實名制,只要注冊了賬號,不管在郵局有沒有訂過,一個賬號都可以預定5套新郵。而今年的預定則將線上線下統一了,這樣其實無形中減少了線上的預定量,同時使得線下的預定更加方便。11月20日開始郵局可以用老證換新證,不用網上預約,但實際上排隊的都是不會上網的老年人,大部分人已經在11.1-11.19在網上預定并取了票。2015年還會適當增加小版和大版的預定量,但官方給的數字并不多,小版1萬,大版6000,這其實基本上并沒有怎么增加。
郵政目前的收入,新郵預定這塊是個大頭,畢竟能夠提前預收一定的資金,一年就是七八個億。當然從經濟的角度講,郵政希望預定新郵的量越多越好。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最近幾年新郵的市場價并不高,尤其是2011年以來大部分郵票是打折的,要不是最近幾個月瘋炒小本和小型張,恐怕2014年冊也會打折。2014年即將過去,已經發行的28套票中打折的占了大多數,而且很多品種折扣破了6折,達到了近幾年新低,再加上年底郵政出貨量增大,恐怕某些上漲品種價格也會下跌,這樣一來2014年郵票的價格會有所下滑,這些都會影響人們預定新郵的步伐。
目前中國集郵人口不斷減少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光中國這樣,全世界都是如此。這樣一來,集郵已經不是一個大眾消費,而變成了小眾的喜好。而郵政依舊加大發行量是導致新郵打折的根本原因。這些因素導致2015年新郵預定量不會增加,當然即使有所減少也不會太明顯。根據贈送版發行量650萬來計算,預計預定量大約400萬左右,而這其中30%為郵商大量預定,所以至少120萬會回到市場上,真正的集郵者預定量不超300萬,當然這之中也會有極少數流入市場。
網上很多帖子說2015年發行量會增加,理由是看見很多人在第一天排隊預定,我覺得這是不準確的。其實每年第一天預定,郵局都是人滿為患,即使預定量最少的2006年也是如此。在全國預定量不會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增量是不大可能的。首先,如果進一步增量,那么2015年新郵打折票會越來越多,導致將來預定新郵的越來越少,郵票畢竟是國家名片,新郵打折國家顏面何存。其次,根據2013年公布的量來說,熱門題材發行量已經漲到1400萬以上,有的達到了1700萬,這已經不少,沒有必要再增加。郵政也希望自己的郵票有所升值,這樣他的產品冊才有銷路,2013年以來國家的八項規定,已經使得禮品這一塊的收入銳減,能夠吸引集郵者購買的基礎就是產品冊中的票升值,并且價格低于市場價,否則就是產品冊放爛了,也沒人買。
2015年的套票發行量最有可能還是維持現狀,甚至可能會有所降低,尤其是一般題材。2013年普通題材票的發行量實際上并不算多,大部分集中在1000-1100萬,但即使這樣還打折,現在就有不少2013-2014的打折票用于寄信,這對于郵政來說是真正的損失,也是郵政最不想看到的。所以2015年發行量不會增加,更有可能有小幅度下降。小版有可能有增加,2013年小版就增量了,達到了200萬以上,但市場價不降反升,2014年小版的量也不會少于2013年,目前市場價喜人,這說明市場對發行量200-300萬的小版接受度更高,有可能2015年小版會再次小幅度增量。但小版是郵政的第二顆搖錢樹,郵政已經把套票做壞,小版不會突然大幅度增加發行量,在預定上也不會完全放開。只有大多數人預定不到小版,小版的產品冊才能賣的動,否則誰還會花高價購買小版冊啊!
實際上今年以來的新郵行情圍繞著小版、小本、小型張來進行,所謂“三小行情”,并且都是成包成盒的交易,散張散本一般賣不了那么高的價格。而套票則持續下跌,大版的價格除了幾套熱門品種,如中國夢、主席、習仲勛等,其他都沒什么動靜,甚至還有下跌的。這說明什么,這次行情實際上是非常虛幻的,套票不啟就不是真正的行情,一旦資金一撤,所有品種都會恢復原始狀態。
2015年新郵你預定了嗎,其實只作為愛好,預定上幾套無所謂,也就是1000多元的事,現在來說相當于半個月工資,對于一般工薪階層也不算什么壓力吧。而且如果2015年真能大幅度減量,有可能還會出現2006年的行情,我們都希望如此。郵政在減量上有所作為,同時可以適當加大小版張的發行量,讓更多人能夠預定的上,這才是真正的人民郵政,讓利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