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家報”11月22日6版《一座心靈的驛站——天津郵政首家高校主題郵局“我的大學”創辦始末》一文后,筆者深有感觸。全國各地高校主題郵局各具特色,積極發揮了服務社會、傳播郵政文化的作用。可以說,高校主題郵局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將給郵政企業以及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以筆者之見,謀長遠方能贏未來,高校主題郵局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首先,應加強對高校主題郵局的頂層設計。
高校主題郵局項目社會關注度高,其建設推廣離不開精準的頂層設計。建議各級郵政企業對高校主題郵局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制定嚴格的高校主題郵局建設規范,明確應配備的軟硬件設施。同時,建立完善一整套高校主題郵局申請開辦以及驗收批復流程,將高校主題郵局納入渠道管理,建立規范的主題郵局管理檔案。對于高校自主運營的主題郵局,聘請高校相關人員擔任主題郵局負責人,進一步規范管理及運營流程。在人員管理上,應加強對高校主題郵局的員工進行郵政業務培訓。同時,要加強對外宣傳,積極爭取獲得國家教育部門的認可和支持。
其次,用打造文化平臺的思路運營高校主題郵局。
媒體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7月3日視察湖南大學時,在該校創新創業沙龍買了一套手繪明信片。從總理購買明信片這件事來看,學生以制作明信片的形式來參與社會實踐,說明明信片在大學生中仍大有市場。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主題郵局給廣大學生提供一個文化創意的實踐平臺。比如,在“我的大學”主題郵局內,學生設計制作的蘊含天津特色和校園文化的明信片產品就深受學生和游客喜愛。實際上,在大學生中也不缺乏優秀的設計人才。要想創新開拓明信片市場,關鍵在于所制作的明信片要有創意、有創新、有特色,才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讓大學生覺得有意義和有歸屬感,高校主題郵局才能有長久存在發展的空間。
最后,在經營上高校主題郵局應與校園文化接軌,做出特色。
高校的職責在于育人,建立高校主題郵局一個重要目的是讓學生對人生產生感悟。郵局是傳遞情感的地方,小小明信片匯聚萬千情感。可用傳統的信函傳承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表現敬老孝親等傳統美德。通過信函投遞,讓學生手寫一封信或明信片,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情感,關注以往所忽略的友情和親情。寄一封慢遞,讓人們從快節奏中解脫出來,從浮躁中釋放出來,體會慢的樂趣。高校主題郵局必須是一所有特色、有創意的郵局,成為學生們情感寄托之地。因此,高校主題郵局在裝飾方面,要具有鮮明的郵政特色,功能要齊全、分區要合理。從目前來看,高校主題郵局主要面向三類客戶群,我們應有針對性地設計產品:一類是入學新生,剛入學有新鮮感,比較喜歡通過具有學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明信片以及自創的個性化明信片,把自己的現狀告訴給親朋好友;第二類是已畢業的學生,在了解到母校開設主題郵局的消息后,回來親身體驗一下,享受個性化、定制的服務,體現出對母校的依戀情結;第三類就是社會上的集藏愛好者,他們通過各種媒體關注高校主題郵局的建設情況,從四面八方來到高校主題郵局參觀體驗,尤其喜歡加蓋獨特的紀念戳,并購買有收藏價值的紀念品。
總之,應該把各地的高校主題郵局建成大學生的課外實踐基地,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營銷、策劃、管理等各種崗位的實踐機會,并將其做出校園特色。高校主題郵局的建立,為學生們融入了解社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同時,為促使郵政產品與服務更好地融入校園、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提供了契機。像這樣一舉多得的事情,我們為何不抓住機遇來做好呢?作者: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