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卡電子盤的走勢和股市較相似,引發不少投資者用股指的漲跌來指導在電子盤的投資,出現了一邊看股票大盤,一邊看電子盤的現象,這讓很多人對電子盤感到不解。
為什么郵幣卡電子盤走勢要按照股市呢?有人說,是投資者心態使然。“因為目前郵市電子盤的投資者大都從股市轉戰而來,他們對股市的下跌非常敏感,股市下跌聯想到郵市電子盤會下跌,從而拼命賣出而導致郵市電子盤的跟跌。”
我們認為:根源問題是電子盤沒有自己獨立的漲跌理由。郵幣卡實體市場上漲都是有理由的,例如:產品票需求、公司禮品需求、上市需求等等,然而直到今天,電子盤有什么上漲理由呢?沒有,可以說一絲一毫的理由都沒有!這就要求電子盤的投資需要有自己一套漲跌理論。如果沒有,那么就只能跟隨股市。
有人曾經嘗試電子盤的漲跌可以由實體市場來左右,奮力在實體市場拉升行情,遺憾的是兩者價格差距太大,實體市場的漲跌對于電子盤行情影響力太小。例如:/1大版電子盤價格5萬多元,實體市場才800元,實體市場就是漲1倍才1600元,這對于5萬元來說無疑是徒勞的。
文交所也嘗試過利用政策來引導。例如:不減持、限跌、停盤、中簽等,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因為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散戶的涌進,僅僅依靠主力是不夠的。股市現在大跌就是例子。
依靠主力的資金來拉升行情,現在看可以起到短期效應,然而不能長久。主力的資金也有限,也是需要獲利的,長此以往也只能培養一大批追漲殺跌的浮碼。這個問題股市都沒有解決,所以電子盤再不能學這個。
我們常說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這話好像有點虛,其實是最實用的。郵幣卡電子盤是有自己特點的,這是電子盤不同于股票的地方。股票的上漲最大動力不是主力,而是上市公司的業績。郵幣卡電子盤的上漲最持久的動力也不是主力,而是在其本身的品牌價值。
綜上,郵幣卡電子盤的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漲跌理論,否則就不容易脫離股指而走出獨立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