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份,是我國“兩會”召開的日子,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會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問題展開討論,建言獻策,共商國是。在有“國家名片”之稱的郵票上,也多次體現出全國“兩會”的身影。
“開國第一票”背后的故事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10月8日,新生的共和國就發行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郵票。可以說,在以“人民郵政”為標志的新機構所發行的新中國郵票中,“開國第一票”就是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而專門發行的。
這套被銘記為“紀1”的新中國紀念郵票第一套,共四枚,同一郵圖,面值與刷色不同。當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近代郵刊》上,有一篇文章以半文半白的文字詳 盡描述了這套郵票的特點:“圖案中尚有北京式建筑物及凌空飛機之背景,及群眾擎旗游行情狀,風格特殊,至為壯麗美觀。按此票乃人民郵政首次發行之第一套全 國性郵票,又為象征新中國誕生之第一套紀念郵票,意義極為重大。屆時發行,暢銷全國乃至全世界人群中之盛況必屬空前無疑”。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此套郵票的設計圖稿與發行圖稿所標注的發行單位不盡相同。其設計圖稿標注的發行單位為“華北人民郵政”,這也就是說此套郵票是由代行郵電部職能的原華北郵政總局設計的,而后來當此郵票發行時,則標注為“中華人民郵政”,正式印制在郵票上。
據了解,當時的“華北人民郵政”,囊括河北、山西、綏遠、察哈爾、平原五省及北平、天津二市的郵政。作為解放區的人民政權,“華北人民郵政”從1937年到 1950年共發行過90套436枚郵票。也就是說,當時的“華北人民郵政”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即將召開之際,以“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 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題設計出的郵票圖稿。
據記載,當時的“華北人民郵政”曾向“華北人民政府”提出:“為了便于郵票的全國統一使用,擬將現在華北地區郵票上刊印的‘華北人民郵政’改為‘中華人民郵政’或‘中國人民郵政’?!?/p>
因此,這套郵票的設計稿雖標注的是“華北人民郵政”,但在郵票發行時,則是將“中華人民郵政”,正式印制在郵票上。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華人民郵政”這個稱謂,曾沿用在三套郵票上。其中兩套,即1949年發行的“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和“世界工聯亞洲澳洲工會會議紀念”,以及1950年2月發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
此后,才正式啟用延宕到1991年12月的“中國人民郵政”。而后至今,則使用“中國郵政”為郵票標注。
從設計角度而言,這套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主題的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是由華北郵政總局邀請美術家張仃和鐘靈設計的畫稿。
據悉,當時的北平,郵票承印廠家均采用雕刻版方法印刷,印刷周期長。為使郵票盡快問世,遂定采用膠版印刷,并在1949年9月19日,距會議正式召開還有兩天之時,赴上海商務印書館簽訂了印刷合同。
由于原稿是鉛筆畫,著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先生按原稿又整理加工繪成制版圖。終于,這套紀念郵票得以在1949年10月8日面世。
從面值而言,這套紀念郵票的4枚郵票面值分別為舊幣30元、50元、100元和200元。由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北三省貨幣與其他地區人民幣尚未通用,另行加印了“東北貼用”字樣郵票。而由于這套第一版郵票發行量少,郵政消耗大,遂在1955年1月15日發行再版票。
可以說,“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在新中國郵政史和郵票史上堪稱數個“第一”:這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也是中國人民 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套紀念郵票,其是以新中國全國性會議為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也是中國百余年來郵票上第一次印有郵票志號“紀1”,而且,作為新中國郵 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門城樓圖案。
其中,最重要的則是,作為新中國郵票的“第一枚”,其記錄了新中國誕生歷程,是具有重大的紀念意義和深厚歷史價值的珍貴郵花。
“紀2”郵票:政協會議的特殊紀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國發行的郵票中,第一套是“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第二套仍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為主要內容。
1950年2月1日,中華人民郵政發行了“紀2”郵票,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郵票。其依然由美術家張仃、鐘靈先生設計,并由賈炳昆、高品璋、賈志謙、孫鴻年、劉國桐等人雕刻,以單色雕版印制。
從票面而言,該郵票全套共4枚,共分兩個圖案。其一是北京新華門與人民政協會徽,其二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場和毛澤東主席講話情景。
這套紀念郵票簡潔大方樸素,沿襲了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郵政所發行郵票的藝術風格。雕刻版印制清晰,線條靈動流暢,彰顯出中華文化的傳統韻味。
據了解,在這套紀念郵票發行之前,國家郵政機構已經確立,“開國紀念”郵票當時也計劃在1950年7月發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關于國旗、國歌、國都、紀年的四個決議案。自此,“五星紅旗”在共和國大地上“迎風飄揚”,名為《義勇軍進行曲》的歌曲,代表中國,響徹世界。這在郵票上亦有所體現。
“票中票”紀念“人民政協40周年”
1989年,正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40周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一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四十周年”紀念郵票以資紀念。
從票面而言,這枚郵票的設計很有新意:在藍天與和平鴿翔飛的祥和背景下,嵌上了一枚郵票,即1949年那一枚紀念具有歷史意義會議召開的紀念郵票。
這種郵票設計的方式,在世界郵政領域被稱為“票中票”,即在一枚郵票中再印上一枚或多枚過去的、有意義的郵票,作為新的郵票圖案。
這種“票中票”,除了強化郵政的意義以外,更重要的是將歷史上最寶貴的郵票再次展現在藏家的面前。其既是郵政的博覽,又是歷史的回顧。這種設計在新中國郵票上不是很多,但效果卻很好,很受藏家青睞。
細看此郵票,其整體以紅與藍兩個色譜的鮮明對比,構筑理想的意境。這枚為紀念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40周年所發行的郵票,簡潔清麗,形式特別,于切近中融有悠遠,在明快中沉淀深厚。
紀念郵票設計銘記半世紀歷程
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也迎來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50周年。為此,中國郵政發行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郵票。這套郵票,共兩枚,再次回顧了當年歷史的場景。將半個世紀前那個銘刻在歷史上的瞬間,烙印在了這套“國家名片”上。
這套郵票中的第一枚郵票,是當年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會址大門,即北京西長安街上的中南海新華門。
第二枚郵票展現“政協會議討論通過國徽圖案”。毛澤東手執國徽圖稿,在麥克風前神采奕奕,背景是碩大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整個場面,洋溢著祥和溫馨的氣氛。
總體而言,這套郵票以歷史照片為藍本,作為郵票設計基礎,在單色中滲入了金黃。而國徽圖案則還原為大紅。這種黑白與彩色的融溶,既顯現出歷史滄桑感,又彰顯出新中國郵票發展的粲然。
彩色郵票記述60年光輝足跡
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年的時刻,2009年,中國郵政將兩枚色彩鮮麗的郵票呈現在眾人面前。
第一枚郵票,以飄揚的紅旗與錦簇的鮮花為背景,在一派熱烈紅火的氛圍中,凸顯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紅旗與鮮花,象征著人民對于人民政協的期待與愛戴,也映襯出紀念與喜慶的氣氛。
第二枚郵票,是以全國政協禮堂為郵圖。在花團錦簇的背景下,全國政協禮堂莊嚴地呈現出來,洋溢著新時代的新風采。
郵票作為郵資憑證,一直有不同于其他有價證券的特征,也就是其作為微縮藝術的文化屬性。一枚郵票的誕生,往往傾注著諸多藝術家的心血。從第一套郵票設計者張仃和鐘靈兩位藝術大家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藝術構想,到后來諸多郵票設計師具有時代氣息的新穎創意,生動而深刻地記載下人民政協的光輝足跡。(作者李近朱系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