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0日,《長城》特種郵票在全國首發,受到集郵者的追捧。《長城》特種郵票的雕刻者郝歐應邀與《長城》特種郵票的設計者許仁龍一起,參加了在河北張家口大境門廣場舉行的首發式。首發式后,中國集郵報記者獨家采訪了郝歐,請她詳解《長城》特種郵票的雕刻經過和雕刻體會。
記者:《長城》特種郵票的雕刻是從什么時間開始的?
郝歐:今年3月底4月初,接到雕刻長城郵票的任務,采用競爭的方式,我一個人完成9枚郵票的雕刻任務,出一個方案,其他人出一個方案,最終由發行部領導決定,看哪個效果更好就用哪個方案。
記者:《長城》特種郵票的雕刻一共用了多少時間?
郝歐:我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了9枚郵票的雕刻,期間與許仁龍老師進行了四五次的溝通,有時是我到許仁龍老師家里,或者他來我的辦公室,或者用微信進行交流。由于交稿時間緊,雕刻任務重,不能等許仁龍老師完成全部畫稿后,再開始雕刻,只能畫完三幅給我三幅,我就開始進行雕刻。其實這種雕刻方法是有一定冒險的,常規情況下應該是在全部圖稿完成后,我才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統一布線,統一雕刻,但時間不容許,只好采用這樣的方法。
記者:作為新中國第一位女雕刻師,您先后雕刻了多套郵票,《長城》特種郵票的雕刻在您的雕刻經歷中占據怎樣的位置?
郝歐:《長城》郵票的雕刻時間很緊,任務很重,難度很大,是我從事郵票雕刻工作21年來,遇到的最大的一個挑戰,其工作難度和強度是可想而知的。
記者:您對《長城》郵票圖稿進行了哪些方面的處理?
郝歐:《長城》郵票圖稿是許仁龍老師采用中國畫重彩的表現方法創作的,他畫得是12倍的圖稿,縮小到60毫米乘25毫米的郵票原大里面后,許多細節都“糊”了,我雕刻時必須進行再創作,用我的雕刻語言把他的畫稿進行精簡,以適合縮小后印刷。但我的再創作絕對不能失去原作精神,以及畫面主要脈絡、各個烽火臺的形式感和滄桑感。包括山脈的層次,松樹的層次,等等,都要用減法來進行重新創作,工作量是很大的。對中國畫風景郵票的雕刻不同于西洋畫風景郵票的雕刻,對西洋畫風景郵票的雕刻,只要把遠景、中景、近景的層次拉開就可以了。中國畫是采用散點透視的,如果把層次拉的太開,遠處的內容會全都省略掉了,這樣就不忠實于原作了,也不符合中國畫的特點。我與許仁龍老師溝通后,決定采用最佳的方案,在雕刻時采用短點、短線、長點、小點到圓點,這樣來表現山脈的層次。
記者:《長城》特種郵票設計者對您的雕刻滿意嗎?您對自己的雕刻滿意嗎?
郝歐:在一個半月之內,我拿出了雕刻的方案,許仁龍老師是非常滿意的,然后就一些細節和局部進行了溝通和改進。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第四枚郵票,對八達嶺長城前面松樹的雕刻,我怎么能用雕刻的語言,能夠盡量還原他遒勁的筆法。從最終的效果來看,許老師是十分認可的。我看到小版出來后,很有一種想拿放大鏡往里面看,去找各個細節的欲望。《長城》郵票的印制很好,雕刻的點線沒有丟失,層次也都全部出來了。
記者:《長城》特種郵票是膠雕套印,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作為雕刻者,您在其他方面又做了哪些溝通?
郝歐:雕刻不光是藝術上的作品體現,還必須與后期工藝相結合,包括膠印顏色部分怎么體現。膠印是依據我的雕刻線,膠印部分的顏色要減弱,如果按照原畫直接放上去,顏色會很重,而且突出不了雕刻線條,會“糊”成一片。所以,我與電腦調色還有制版工作進行了很好的結合和溝通。北京郵票廠的膠雕技術和其他行業是不一樣的,從工藝上說,其他行業是平板印刷,而北京郵票廠是滾筒印刷。北京郵票廠采用的腐蝕方法,不管線條畫得有多細,腐蝕出來的線條都要比原作粗一些,增加了雕刻師工作的難度,因為事先要考慮到腐蝕以后的間距、點的大小和密度。而其他行業采用的激光雕刻,畫出來的線條有多細、點有多小,最后印出來的線條就有多細,點有多小,更直接一些。為了克服后期工藝上的難度,姜偉杰老師、呼振源老師和我一直強調,要將藝術與技術結合在一起,完美碰撞在一起,讓我們自己的膠雕機印刷出高水平的郵票來。這次《長城》郵票的發行,不光是對我個人的雕刻,也是對我們印制的總結、考驗和檢驗。
記者:如果滿分是十分,您對《長城》特種郵票的雕刻打多少分?
郝歐:一個半月我一天都沒有休息,用“長城永不倒”的精神和力量來支撐自己、來激勵自己。許仁龍老師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我和許仁龍老師也是相互打氣,我累的時候他安慰我,他累的時候我安慰他,就這樣我們攜手走了過來。最終郵票呈現出來的效果能得到了各級領導、有關專家和廣大集郵者的肯定,我非常有幸福感?!堕L城》郵票的雕刻是我21年來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我的專業水平質的飛躍。在《長城》郵票之前,我還沒有遇到一個特別讓我有創作欲望和激情的作品,這次是第一次,也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對我工作專業水平積累和沉淀的一種檢驗,到一定的時間內遇見一個機遇而爆發了出來。我對郵票雕刻工作充滿敬意,不敢妄自打分,但我相信集郵者給這套郵票設計和雕刻的打分是令我滿意的。
記者:集郵者對雕刻版郵票很喜歡,希望多發行一些雕刻版郵票,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郝歐:集郵者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有一些郵票圖稿由于受本身繪畫形式的局限,是不適合雕刻的。例如今年5月份發行的《中國古鎮(二)》郵票,也是我雕刻的,雖然得到了集郵者的認可,但受到原作的局限,不可能將自己想要表達的都表達出來,這對我們雕刻師而言,既是一種磨練,也是一種遺憾吧。為什么《長城》郵票適合雕刻,是因為這種題材、這種精神、這種歷史滄桑感,還有許仁龍老師的重彩色畫法,和雕刻語言是很契合的,所以就會讓我產生創作的沖動和欲望。
記者:有的郵票雕刻師特別希望自己設計、自己雕刻郵票,您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郝歐:我很幸運,前期接受到了中國多位老師對我的引導和幫助,姜偉杰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后期印刷局為了培養年輕的雕刻師,邀請馬丁莫克來授課,雖時間短暫,但收獲良多。這些年來,我從這些中外大師級雕刻家以及他們每個人不同的作品中汲取了更多的東西。我感覺到中國的郵票雕刻師絕對是不亞于國外的郵票雕刻師,有些題材可能更適合中國的郵票雕刻師自己來做,因為他們對中國文化元素的理解,比外國人更精深。從業21年來,風景、人物、器物、中國畫、鋼筆淡彩等不同藝術形式的郵票設計和雕刻,我都接觸到了。我有一點體會,怎么才能夠表達出設計師自己心里的想法,今后要是能有更多的自己設計、自己雕刻的作品,是我們所期待的,因為只有設計師自己明白,他所運用的點線的雕刻語言怎么才能讓表現出來的畫面更好。因此我呼吁,今后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讓雕刻師來自己設計、自己雕刻,這是最完美的。現在國外許多郵票雕刻師,包括馬丁莫克,很有名氣,也很高產,為全世界的多個國家設計雕刻郵票,他的方式就是自己設計、自己雕刻。應該給雕刻師自我的發揮的空間,因為每位藝術家都有個性化的藝術創作和藝術表達方式。
記者:成為一名優秀的郵票雕刻師您認為需要哪些條件?
郝歐:郵票雕刻其實不光是藝術、技法和技術的結合,還有一點不容忽略的就是雕刻師的整體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造詣,這些會潛移默化地融到了專業里面,會滲透到作品里面,有時候別人想學你未必學得到,有時候你想學別人也未必能學得到。郵票雕刻師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造詣的提高,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再有一個就是心境的問題,每個人的心境受到干擾的時候很多,在很踏實地狀態下做一件事是很難的。通過看馬丁莫克的作品,也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狀態的變化。比如他雕刻的一套瑞典女王肖像郵票,可以感受到他的創作欲望是充滿激情的,但心境又是在很靜的狀態下來做這個事情的,但他有的作品也帶有一點程式化的東西,反映出心境不是那么靜,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所以我要表達的意思是,通過一件作品,是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當時的一種狀態,不光是專業上,也可以反映出心里面的整個狀態。(記者 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