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7年新郵預定進行了實名制的改革,影響了部分預訂戶的利益,尤其是一些大小郵商預訂幾百套票似乎沒有原來那么方便了,大小版的預定更加嚴格,連預訂折都取消了,只有用身份證或集郵聯名卡取票,這些都是對我國郵票銷售政策的一次洗禮。
眾所周知,很多國家和地區壓根就沒有新郵預訂業務,郵票都是發行期內敞開供應,有的國家雖然有預定,但也是有各種優惠,如贈送集郵冊護郵袋等,絕不是像我國這樣的壟斷。記得2014年夏天去韓國旅游,首爾中央郵局可以隨便買郵票,不僅當年的有售,就連十幾年前的也可以買到,有的品種雖然沒貨了,但也可以面值購買年冊,非常方便。歐洲諸國大部分也是如此,但就是歐元換成人民幣太貴了,真是買不了幾套,韓國面值還低一些。但我國每到新郵預定的時候,尤其是想預定大小版,真得求爺爺告奶奶,以前還有可能通過關系訂上,現在恐怕就是一般郵局的局長都很難搞到了。我們這里的郵局說大版的名額至少得省一級郵局還有可能。
中國大陸盡管人口超過14億,但集郵者有多少呢,可以說集郵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少,因為集郵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以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口為主,盡管年輕人也有一些,但也是七零后和八零后了,這一部分人也奔三奔四了,不算多年輕,而90后和00后10后幾乎很少有集郵的,即使是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恐怕集郵者也不多。所以集郵者減少完全就是自然減員的過程,后繼無人。通過中華孝道小版的銷售情況來看,孝道小版此次大約投放了10萬的量,有網購習慣的集郵者最年輕的也是60年代后期出生,以1975-1985年出生的集郵者為主,這部分人大約3萬,每人平均掌握賬號3個。而其他集郵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這部分人應該有30萬,平時不上網,也不會上網。所以全國集郵人口應該不會超過50萬人。
如果郵票敞開供應會怎樣呢?很多人呼吁過多年,今年由于實名制的實施,舊事重提,更多人提出這個問題。應該說在中國如果一旦放開,集郵事業恐怕就得遭到毀滅性打擊。顯而易見,如果敞開供應,包括大小版小型(全)張,那樣的話新郵的價格不可能上漲,你有我有大家有,誰還會高價購買,預定量也會馬上下降,中國郵票最多就像其他國家那樣,不死不活。中國的集郵者也就50萬,現在的預定量約為600萬套,這里面有不少是大小郵商的量,至少占了200萬,真正的集郵者預定400萬,平均一人預定8套。試問如果郵票不升值了,預定8套干嘛,即使鐵桿郵迷,不考慮升值與否,最多5套,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可能一套都不定了,還不如年底到市場上買本打折冊子,預定量馬上就能降一半,如果敞開供應實行幾年的話,預定的實際人數可能最后連20萬都不到,畢竟還有自然減員,預定量也該不會超過100萬。一旦郵票升值了,預訂的人多了,而且每人預訂的量也會增加。
年輕人包括某些投資者才是集郵發展的動力,我們的集郵事業不可能指望著那些七八十歲的老頭子老太太,畢竟他們已經時日無多,五年減少10%,十年減少50%,再過20年也就都差不多了。但如何吸引更多的中青年來參與集郵呢,就得靠新郵升值,郵票升值了,有利可圖了,很多人就會回歸,一些新人也會加入。
中國人總體還是太窮了,集郵是個很奢侈的愛好,一年中的郵票連各種短腿小版算下來也得至少1000,還有各種冊子誘惑這你購買,如果還想收大版,那你還得準備4000。再加上很多人入了這個坑還想收藏之前的老郵,編年還算便宜的,一年也就三四百,最貴的2006年也僅600多,而到了JT那就貴多了,三四百通常才是一套票的價格。如果不是對郵票癡迷的話,試問有幾個人會拿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填這個坑。當然如果是投資,每年都能升值,即使不賣,有著傳家寶的概念,那可能很多人還能堅持下去,繼續往坑里跳。但如果幾年下來價格不變,甚至還有虧損,恐怕很多人就會停下來了。很明顯現在JT票和張買的人少多了,就是因為最近幾年連年下跌,之前買的都虧了,誰還繼續買,就和股市、樓市一樣,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
中國人的收入不高,平均水平也就是美國日本等國的六分之一。雖然有錢人現在也不少,但人家都玩古玩字畫了,郵票還不一定能看上。對于普通老百姓如此低的收入還能發展集郵這個燒錢的愛好著實不易。金銀紀念幣就是如此才行情不佳,發行量夠小了,多的3-6萬,少的1-2萬,這個量對于14億人口真是可以說是地量了,比很多人口只有幾千萬的國家發行量還少得多。但還是沒多少人買,幾年了行情一般。畢竟收入沒有徹底的提高,沒有全民收藏的基礎,這些燒錢的愛好想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發揚光大真心很難。當然如果有利可圖那就不一樣了。
所以,無論是郵票還是紀念幣,如果一旦失去了升值的神話,那就會落得無人搭理。郵政實行實名制,也是郵票壟斷的一種手段,限制了預訂量,并且新人還得搖號才有可能預訂新郵,嚴格控制大小版的預定量,這些都是促進郵票升值的手段。一來這樣可以保證郵政的圈錢計劃得以順利實施;二來也能使得郵票升值進而吸引更多人投資郵票,從而保證中國的集郵事業能存在下去,并且蓬勃發展。歸根到底,在中國大陸郵票敞開銷售在現階段并不符合國情,不利于集郵事業的開展。也許哪一天我國變成發達國家,普通人的收入也達到歐美日等國的水平,到那時集郵已經不是什么奢侈行為,完全是寓教于樂,可能才是敞開的時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