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生前為集郵題了一首詩:“集郵豈只為閑遣,其意其趣良非淺。展冊萬象羅眼前,宛如臥游博物館。”葉老這首詩,言簡意賅地說出了集郵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活動,它不僅可以增強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陶冶人們美好的心靈,而且可以更好地促進青少年開展讀書活動。
當前,全國青年郵友讀郵書、看郵刊,參加集郵活動正方興未艾,各種類型的集郵小組、集郵講座、集郵知識競賽,正在蓬勃地開展。特別是這些年來不少集郵家和郵友出了不少郵書,更激發了青少年對讀書的愛好。近年來出的郵書題材之新穎,內容之豐富,編排之活躍,印刷之精美,都是以前所不及的。其中有不少郵書是專門為青少年出的,如長沙的盧伯雄、鄧立榮兩位,先后出了兩本指導青少年的集郵書。《中國集郵報》和山西《集郵報》有關青少年集郵園地的版面很受廣大青少年的歡迎,既增加了集郵知識,又促進了集郵的友誼。這種良好的風氣應該大大提倡。另外要特別提到的是湖南省圖書館和長沙市圖書館定期地舉辦青少年的集郵與讀書的講座。黎澤重、盧伯雄、許仕鎂、賀湘林、楊尚仁先生先后在這兩處圖書館講了集郵與讀書的關系,受到大家的歡迎。
據《順德郵訊》報道,2013年5月全國集郵聯楊利民會長在黨的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精神鼓舞下,深入廣東順德,專程作集郵文化工作的調研。楊會長對大良青少年的讀書活動作了深入地調查,楊會長在調研中指出,中華集郵名鎮——大良的集郵文化活動搞得很好,特別是青少年的讀書活動,開展得極為普及,這充分地體現了集郵文化的廣泛性和群眾性。楊會長還強調各級集郵協會應該在青少年中更好地開展讀書活動,進一步興起集郵文化的新高潮。我認為楊會長的講話非常重要,集郵與讀書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相輔相成而又相互促進的。
為什么呢?
一、集郵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從而擴大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
集郵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書,集郵是一所業余的知識大學,集郵是一座百花盛開的科學園地。當你進入這一園地,打開這一部百科全書,就好像進入了無奇不有的寶山。天文、宇航、歷史、地理、動物、植物、人文、社會、文學、藝術,包羅萬象,無所不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百多年的郵票史就是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的縮影。請看你收藏的郵票,每套郵票的題材和時代背景,你都知道嗎?每一枚郵票圖案的含義,你都明白嗎?要了解、要認識,就要學習,就要鉆研。長沙市有一位中學生,通過集郵學習有很大提高,他不僅認真查找資料,而且能作讀書筆記,他專門收集郵票上的地球圖案,大大小小的地球,應有盡有,而且記了筆記。如“從郵票來看地球的五帶”。五帶的成因和五帶的主要特征,從郵票上都可以看出,如熱帶陽光直射,終年高溫,他就用非洲剛果的茂密森林的郵票來說明:北溫帶陽光斜射,四季變化明顯,他就用蘇州園林的郵票說明:北寒帶、南寒帶,陽光斜射厲害,有極晝、極夜的現象,他就用一枚瑞典的反映白晝極光的郵票來說明。這些整理得有條有理的郵票,使人不僅獲得美感,而且通過郵票認識了地球,認識了世界。
二、集郵促進了讀書,反過來讀書又可以促進集郵活動的開展。
實踐證明,讀書活動搞好了,也有利于集郵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增強郵識,提高郵學水平。如長沙市集郵協會2013年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舉辦了一次知識競賽。競賽題一共出了五十八道。由于這幾年,長沙的集郵活動搞的好,因而參加這一集郵知識競賽的人很多。集郵知識競賽的試卷發出4000多份還不夠,各中小學和廠礦企業的集郵協會紛紛來信索取。為了尋找正確的答案,許多集郵者找資料,找郵刊,請教老集郵家,有的還特地跑到當地的圖書館找資料。這些感人事跡說明只要有集郵的興趣,自然而然對讀書的興趣大大地增加。賴景耀教授多次提議把“集郵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完全有道理的。因為我們集郵是為了培養情操,為了豐富知識,所以要讀書。不讀書的人集郵是郵盲,郵盲不可取。我們應學習一些老集郵家。他們的郵學、郵德都是很好的。現在他們年紀大了,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學習,勤奮地寫作。2011年發行唐詩郵票后,已故郭潤康先生為了進一步了解“唐代四大文豪——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的事跡。了解“唐詩”,他從《唐詩三百首》中查出:“李白詩有26首,杜甫詩有36首、韓愈詩有3首、柳宗元詩有5首,合起來為68首,占全書的21.5%,超過1/5。”可以想見,當時的詩人,象滿天的星斗,知名的就有兩千三百多人,保存在《全唐詩》中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而尤以這四位文學家的藝術成就更高,所以,八十年代發行的《中國古代文學家》郵票把他們四位列入第一組,不是沒有依據的。又如剛剛發行的“浴馬圖”郵票,很受青少年的歡迎,為此,長沙集郵沙龍的一些老集郵家專門為青少年介紹了這套郵票的背景和重要意義,使青少年了解趙孟頫是元代一位著名的畫家,這說明了集郵活動的開展促進了青少年的讀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