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文化是藝術,集郵可以增強我們的審美能力,可以培養我們美的情操,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美育觀。
要談集郵文化與美學,我認為首先要從郵票說起,郵票不僅是郵資的憑證,而且也是宣傳品、藝術品。因此,它要給人以美的享受、藝術的享受。郵票的功能,其中一條就是傳播美。這就要求郵票既要有好的題材,又要有完美的藝術形式,沒有這兩者和諧的統一,是設計不出好的郵票來的。
有不少集郵愛好者愛收集繪畫郵票,特別愛收集以“文藝復興”時期為題材的繪畫郵票。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實際上是一個“美”的復興。在此以前,歐洲受中世紀宗教神學的束縛,那時可以說是一個黑暗的朝代。后來,以喬杜(1267-1337)為代表的一些美術家紛紛起來進行斗爭,用人文主義思想去破舊立新,突破舊的傳統,改變過去只知道描繪宗教人物和神權統治的題材。這時開始描繪自然景色、描繪普通人物、描繪人們的思想和愿望。如《維納斯的誕生》這枚郵票,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畫的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是十五世紀后期佛羅倫薩畫派最著名的大師。這幅畫的筆調流暢優美,色彩淡雅,柔美細膩,明快歡悅,給人以美感。巴拉圭發行了兩枚取材于這一幅畫的郵票。它們的特點是將“春神”一并納入郵票,給人以春風飄拂、百花盛開之感。收集這樣的郵票,使人感到春日之可愛,更感到應珍惜時光,莫讓年華付水流。
還有達·芬奇(1452-1510年)的代表作《蒙娜麗莎》。以此幅畫為圖案發行的郵票不少。這幅畫是傳世的瑰寶,達·芬奇大膽創新,充分運用光影與明暗對造型的關系,使人有立體的實在感。畫家抓住了畫的對象一剎那間微笑的表情,歌頌了在宗教束縛下解放出來的女性。這是一種內涵的美,莊重、肅穆、寧靜、淡雅,一些國家曾發行以這幅畫為圖案的郵票,集郵愛好者紛紛收集。因為欣賞這樣的郵票,可以使我們獲得美感。
米開朗基羅(1475-1564)的雕刻《大衛》,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米開朗基羅完全擺脫了過去的傳統格式,把大衛塑成一個正握著肩上投石器機弦準備戰斗的年輕巨人。這一作品,完全傾注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1953年,西班牙最早發行了以這雕刻為圖案的郵票。樸實的畫面,給人以美的感覺。
美是客觀存在的,美是產生美感的物質基礎,美也產生美感的源泉。但美感的產生不能離開人的思維對于美作出的判斷?,F實美是內容。我們祖國美的、真的、善的事物可以說比比皆是,藝術家的可貴在于不斷發現,溶化、提煉、升華,使之提高到具有普遍的典型的意義,達到美的客觀性和思維,主觀性的和諧統一,這才真正是美學的作用。從郵票看也是如此,俄國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說過:“現實美只在內容,而藝術則把它溶化在優美的形式里。”從徐悲鴻大師的《奔馬》郵票來看,就可以證實這一論證。在不足方寸的小小畫面上,一匹匹意態不同的駿馬在揚蹄飛奔,仿佛要破紙而出,迎面飛來。畫面清新秀麗,饒有中國畫的筆墨韻味,甚至畫面的題字和小小的金石印章也清晰可見,使人愛不釋手,這就起了美的作用。駿馬是客觀存在的,千里馬也常有,人們也經??吹?,不足為奇,但由于徐悲鴻大師昂揚的筆調,廣闊的胸懷,豪邁的氣魂,才能畫出這樣氣勢磅礴之畫;也由于劉碩仁先生的精心設計,才有此成功之作。
又如《齊白石作品選》,也是一套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好郵票。郵票上的圖案都是白石老人60歲以后,藝術上最成熟的時期所作。這些作品大都是:“以萬蟲寫照,為百鳥傳神”,如第5枚《小雞》,畫的是收獲后的稻田,幾只小雞在稻草堆邊覓食,滲入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另一枚郵票,你看,一片枯黃的葉子,兩只蟋蟀在歌唱,寥寥幾筆,又把人帶到了秋天。第十一枚郵票,你看盛開的藤花又送來了一片媚人的春意。這一套郵票之所以受到如此好的效果,也得感謝設計家邵柏林先生巧妙的構思。
這兩套郵票從選材、設計到運色都充分說明了郵票與美學的關系是相輔相成、息息相關的。實際上,郵票就是美的體現、美的塑造。而集郵活動就是美育的培養,美的傳播。明白了這點,就會知道集郵為什么能引起人們如此的愛好。集郵文化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文明,集郵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享受呵!作者:黎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