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年一度新郵預訂到來的時候,很多人的心態不淡定了,為什么呢?打折。于是,無論是在網上預訂,還是在線下預訂,很多人也開始糾結了,訂?不訂?
前一段時間又聽到一個消息,在國家層面的一次會議上,郵票被定性為印刷品,這讓更多的集郵者沉不住氣了,參與了那么多年的集郵文化活動,突然間文化沒了,國家名片成了印刷品,這如何向千萬集郵者交代?
集郵這項依托郵票的出現而出現的業余愛好,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項群眾活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正是群眾性讓集郵走到了今天。把上至君王、總統,下到普通百姓凝聚在郵票的周圍,超越種族、性別、年齡、國界的限制,在全民中掀起了一種新的嗜好,這要歸功于在印制郵票的過程中,許多專業人士的共同付出,才讓有著郵資憑證功能的郵票在另一個領域中獨領風騷。
孫中山先生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集郵也好,郵票也好,郵政也好都是在歲月之河中淘煉自己。
集郵之門是敞開的,誰都可以進來,誰都可以出去。集郵不用糾結,喜歡就好。好在現在收集郵票的方法很多,只是每個人購買時機如何了。心中難以割舍對郵票的喜愛,不妨多訂幾套,感覺郵票的吸引力不足以大過更能吸引自己的興趣,那完全可以放棄、不再考慮。
但是,作為集郵者來說完全脫離集郵圈子很難。集郵是一種終生的喜好,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集郵人對集郵的那種情懷是永遠都割舍掉的。所以說集郵無需糾結,只要心中集郵之光不曾泯滅,即便是這個喜好被暫時放下,一旦有了一絲希望,那便是像星星之火一樣,燎原之勢瞬間爆發。
集郵不糾結,也無需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