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郵政放出風,宣揚今年要減量,更是在年底明確指出減量幅度達到27%,這也是近十年來第一次公開減量。減量后的2018年最明顯的是各地郵局零售量少了,熱門郵票的零售量還不及2017年冷門票的零售量多,但是否發行量真能像零售量的降幅一樣,這還不好說。如果真按照零售量占比2%來算,今年的冷門票如剪紙和中央美院發行量得降到735萬,但事實是該打折的依舊打折,一套也不能少,雖然折扣幅度和去年相比有小幅度減少,但依舊屬于深度打折。
套票雖然打折了,但大版的表現還算不錯,至少前三個月所發行的六套票大版還沒有打折的,下面是大版的參考價格:
名稱 | 面值(元) | 價格(元) |
戊戌年 | 38.4 | 108 |
拜年 | 24 | 35 |
剪紙(一) | 57.6 | 89 |
元宵節 | 72 | 120 |
人大 | 14.4 | 53 |
海棠花 | 76.8 | 95 |
合計 | 283.2 | 500 |
大版雖然沒有像幾年前那樣翻倍上漲,但在這樣非常不景氣的行情中,能有76.6%的漲幅實屬不易。可以和2017年前六套票做對比:
名稱 | 面值(元) | 價格(元) |
丁酉年 | 38.4 | 80 |
拜年 | 24 | 31.5 |
千里江山圖 | 13.2 | 13 |
商務印書館 | 19.2 | 30 |
京津冀 | 62.4 | 60 |
春夏秋冬 | 86.4 | 54 |
合計 | 243.6 | 268.5 |
很明顯,2017年前六套大版市場價遠低于2018年的大版,雖然總體來看沒有打折,但漲幅有限,只有10.2%,最大折扣的春夏秋冬達到6.25折。究其原因還是2018年減量使得大版的貨源減少導致的。原本大版就被當作奇缺資源被各地郵政部門壟斷,各地郵局都是破版銷售預定票,只在高昂的產品冊中銷售大版,今年減量27%,也許更多,這些大版的量也順應減少27%,導致今年某些冷門票由于發行量銳減,使得大版冊都不出現,如明天即將發行的中央美院100周年,這些促成了今年大版冊漲幅明顯。
雖然小版也減量了,但由于基數較大,即使減量27%,還能維持在200萬左右,這樣的量遠多于大版只有幾十萬存世量。所以小版的價格并沒有比2017年高很多,截止到三月底,所發行的四套小版均在面值以上,除了狗小版漲幅較多外,其他品種漲幅均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