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發行的《現代橋梁建設》小型張,發行量585萬,目前市價僅4.6元,7.7折。585萬的發行量雖然再創編年預訂票新低,但還是打折了,市價還不如發行量更多一點的西游記和貨郎圖小型張,這樣看來題材在價格中的占比更大了。記得上一套橋梁小型張還是1978年發行的拱橋,且不說設計孰優孰劣,拱橋發行量僅15萬,如今已經是2000元的高價,價格由發行量決定是王道,這說明585萬的發行量還是不夠看啊!
新郵怎么辦,作為長期預訂新郵的集郵者肯定不希望新郵打折,這打折不相當于自己的血汗錢縮水了。網上許多人希望打折不知道是安的什么居心,現在的新郵大約400萬都用于預訂,這其中雖然包括了大戶的打折預訂,但總量不會超100萬,絕大部分都是被集郵者面值預訂了,打折就相當于所有預訂戶都虧錢,新郵真正打折賣出的很少。但市場是無情的,打折就是打折,6元買的橋梁小型張,現在就值4.6元,而且還不好出手。
正是因為新郵打折普遍化,折扣越來越高,預定量才會逐年減少,形成惡性循環。集郵者每年都會減少,入坑的年輕人可以說是杯水車薪。雖然618期間網廳售賣了一些短腿,要求35歲以下人才能購買,但實際上購買者還是那些人,只不過是借年輕人的身份證申請賬號再購買,真正的年輕人買的很少。即使部分新人發現這些短腿可以套現,小掙一筆,但也就僅限于此,因為其他郵票并沒有升值,甚至還貶值了,也沒幾個人會因為買到了無齒貨郎圖而花幾百把前幾年的年冊都買齊的。顯而易見,郵政希望借無齒套票破局,結果卻只有無齒漲了,常規套票依舊深度打折,就連585萬的小型張都打折了,可見現在的行情已經有多爛。
現在的集郵者撐死了70萬人,之所以每年能預定出400萬套,一來有大戶撐場子;二來大版冊能消耗120萬左右;三來很多集郵者并非僅預訂一套,而是四方連,小版,大版全都要,平均下來每個預訂者至少有4套。真正集郵的人數還不到90年代的一成。1997年集郵者號稱1700萬,郵票發行量2500萬左右,而如今集郵者70萬,發行量按照集郵者的人數應該減少到103萬才對,而如今依舊是600萬左右的發行量,超發了五倍,豈能不打折。
貨郎圖無齒票價格飛漲,也證明了百萬左右的發行量才能形成行情。目前套票價格依舊高達40+,這樣的價格在整部編年票中都算高的,甚至在85后的JT中都能排到前列,1100+的大版可以算作編年大版中最貴的品種之一了。當然貨郎圖的飛漲和其供應方式有關,96萬的量并非完全投入市場,目前還有近七成未放出,不過即使全部出貨,也不至于打折,畢竟不到百萬的發行量上一次還是1980年的JT。
新郵要想不打折只有切實降低發行量,雖然不必降到90多萬,但降至150萬沒有問題,對于集郵者數量來說完全夠用。首先取消大版預訂,2022年大版冊一上市就打折,完全辱沒了大版的稀缺性,大版預訂已經成為雞肋。其次,改變預訂數量。套票每人最多只能預訂一套,并且取消大戶的預訂機制,預訂每年需要搖號,提供100萬套的預定量,取消一旦搖中終身可預訂的特權,讓套票再次成為稀缺。套票發行量最低降至150萬,小型張120萬,某些郵品可在預訂戶中搖號售賣,比如無齒票,小本票,本票冊,四方連風琴折,長卷折等,以此來帶動預訂的積極性。讓每套票都成為市場的熱點,成為像無齒貨郎圖那樣的套票,受到追捧,這樣一來,早期JT的榮光馬上回歸。郵票值錢了,大家不怕高價買郵,就怕今天買了明天就打折,郵票再次成為硬通貨,參與的人也會多起來,中國集郵才能笑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