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郵集”? “怎樣編組郵集”? 我們知道,集郵的水平和成果不單純在于藏品的多少,而在于對藏品的研究是否深入。所謂郵集就是將收集的藏品經過研究、整理、遴選,按照郵集類別的要求,進行構思、設計、編排的專集,它是一部作品,是用郵品作的文章。
曾有一位朋友對我說,他共花了十幾萬元終于集全了老紀特,這回參展肯定沒有問題了吧。我沒有馬上回答他,反問道:“那么,再給你拿十幾萬,你還能不能在組齊一套?”他說:“能!”我對他說,問題就在這,你的老紀特大全從價格上看確實比較珍貴,但它只不過是一部藏品集,或叫做“欣賞集”,是人人只要花錢就能買到的東西。它絲毫沒有反映出郵集的主人的研究成果和郵識水平。而真正意義上的郵集是絕對不能復制的,是唯一的,任何人無論出多大的價錢,也不能再編組出另一部與它一模一樣的郵集的。
按照國際集郵聯的規定,目前競賽類郵展包括傳統、專題、郵政歷史、郵政用品、航空、航天、極限、集郵文獻、青少年以及現代集郵沙龍和稅票等十二大類別。這里除集郵文獻類以外,都是以編組郵集作為展品的,而各類郵集均有各類郵集編組制作的規則。
這里僅就前文提及的老紀特如何組集,談一下個人的看法。首先斷定老紀特大全以及其后的文、編大全、jt大全等年冊類均不是上展的郵集,但可以經過充實加工后,構筑成一部傳統類郵集。不過,光有郵票和小型(全)張還不夠,更關鍵的一定要有與這些郵票有關的實寄封、片、簡、樣票、錯體、變體、組外品等,用它們來體現作者對這一階段郵品的收集難度和研究水平。其成果主要從郵集中表現出的對某郵票齒孔、版式、水印、紙張以及使用情況等各方面的研究與考證來體現,尤其是對那些雖未正式發行、卻又流入社會的那些難度較大的珍品和一些實寄封的入集展示,更能顯示出郵集的珍罕性和唯一性。
怎樣來編組制作一部郵集呢?編組郵集就是用郵品來作文章。首先,要求我們學習研究各類郵集制作的規則,掌握編組各類郵集的方法,也就是說要掌握游戲規則。這方面的書籍和文章很多,尚有眾多名家的組集經驗文章,不可不讀。其次,多觀摩郵展,不要放過任何一次郵展的機會,那怕是一個規模很小的郵展,也要認真閱讀別人制作的郵集。第三,最好能與在國展和世展上獲獎的郵集作者經常交流,得到他們的正確指導和幫助,這樣會少走許多彎路。第四,最主要的是自己要親自動手,規劃、設計、制作一部郵集。可以試著從“一框郵集”入手,逐步擴大,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