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面積不大,但是歷史悠久,特別是在回歸祖國的十年中,更是發展迅速。通過收藏相關的郵票、錢幣以及彩票,可以了解澳門更多的文化。
郵票:方寸雖小內涵無限
澳門郵票發行于1884年。1974年以前,澳門郵票的發行權一直由葡萄牙方面操控,澳門本地人不能參與郵票的選材和設計。
1974年,澳門政府掌握了郵票發行的自主權,當時每年發行僅兩三套,本地設計師開始參與郵票的設計。1977年發行的《澳門立法會成立一周年》郵票,第一次印上了中文字樣。1982年以后,澳門郵票進入發展階段,大量精美的反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地方特色以及東西方文化薈萃的澳門郵票不斷問世。澳門在1984年首次發行鼠年生肖郵票。1987年發行的《端午節》郵票,是正式印上“澳門”中文名稱的第一套郵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至今,澳門郵票進入了成熟和優化階段,基本上已全部由本地設計師負責設計。1999年12月20日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郵票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發行的第一套郵票,這也是澳門郵票從1884年開始發行以來,首次在票面上出現“中國”字樣。
彩票:歷史悠久珍品不少
澳門是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主要通道,促使澳門成為西式彩票最早在中國出現和正式發售的地方。早于十九世紀,最先出現由澳門仁慈堂發行用于福利事業的彩票。
在早期澳門發行的彩票中,以《千字文》首八十個字作為開彩字款的白鴿票,是最流行的中式彩票之一。白鴿票在1847年正式發行,曾經盛極一時,全澳門更設立了多間銷售店鋪,是當時最流行的中式彩票之一。時至今日,傳統的白鴿票已發展成電子化的機器搖彩。
與白鴿票同樣在澳門有著很長歷史的彩票還有“鋪票”。鋪票風行于清末民初時期,最初的鋪票是為募款作為公益用途而發售,既滿足大眾娛樂又做善事,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仍在澳門等地可見,如由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發行的:“大利”、“生財”等等。
錢幣:收集容易需覓佳作
澳門擁有自己的貨幣,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在此之前的幾百年間,澳門一直使用中國的銀元和銅元作為主要貨幣。澳門幣自發行以來,其匯率制度大致經歷兩次大的變化。對于收藏愛好者來講,不能過高估計澳門流通硬幣的收藏價值,雖然前兩套硬幣已經停止流通,但由于發行量較大,硬幣面值較低,收集容易,所以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增值潛力不大。收藏愛好者可重點關注澳門紀念幣,紀念幣為特定的紀念意義而發行,限量鑄造且成本較高,蘊含豐富的人文、歷史和地理知識,因而收藏價值較高。
比如1978年澳門發行“格蘭披治大賽車二十五周年”紀念幣兩枚,面值100元為銀幣,500元為金幣,正面圖案均為賽車,背面圖案則為大三巴牌坊;1979年,發行農歷生肖羊年紀念幣兩枚,面值100元為銀幣,500元為金幣。這些紀念幣少則數百枚,多則上萬枚,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今年12月,澳門金融管理局發行了共5種面額的澳門回歸十周年金、銀紀念幣,總共發行18200枚。澳門還將在2010年春節前發售第三套虎年紀念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