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周末,四輪生肖雞《丁酉年》特種郵票大版迎來了橫盤多日的再次下跌,即190元跌至170元,下跌幅度超過10%!小版雞從50元跌至45元,小本票從17元跌至15元。意味著陰跌不止的2017年的新郵將會面臨雪上加霜的尷尬。四輪雞大跌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搖號預訂的四輪雞大、小版貨源總共有一百多萬版,扣除收藏沉淀,流入市場的貨源不多。那么導致下跌的原因來自哪里呢?第一次大幅下跌發生在1月5日-14日,價格從600元跌至300元;第二次下跌發生在1月15-19日,價格從300元跌至200元,然后處于供需平衡時期,價格在200元震蕩,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5個星期。最近一周突然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引發了第三次下跌,從200元跌至160元。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每次下跌都是短短幾天內完成的,毫無疑問貨源都是集中式地沖擊市場。
四輪雞大小版的發行總量大約接近一千萬版,收藏沉淀僅僅是一小部分,如果沒有熱錢參與炒作,大部分囤積下來得的貨源市場是消化不了的。也許有人會問:去年的猴大小版發行量也不少,為何價格那么高呢?因為去年的市場熱錢很多,今天文交所一整頓,熱錢撤離了,所以下跌不可避免。
要想讓2017年的新郵能夠平穩著陸,避免出現斷崖似下跌,甚至大范圍打折的尷尬,管理層必須要采取措施:按照新郵政法規定,郵政企業是應當依據市場需求調整發行量的;“總量控制,適度稀缺”也要求管理層要及時調整2017年新郵發行量。為了強化措施的效果,有必要向社會公開新郵減量的計劃。如果僅僅依靠控制出售量,而不是減量,則無異于隔靴抓癢,起不到從根本解決問題的作用。
為什么2017年的新郵會比去年同期更加慘淡呢?
一是文交所的利空引發新郵需求大幅減少。過去幾年,新郵表現一直不錯,這得益于文交所入庫需求,甚至出現了題材好的新郵剛一發行就一票難求,價格高漲,這就使得新郵的行情更多的依賴于文交所的興旺。去年年底,在證券市場整頓的背景下,一些文交所自知難保,并引發連鎖效應,使得新郵的需求大幅減少。
二是市場對于新郵發行量預期不好。新郵的發行量與市場需求并不同步,兩者要想相適應需要一段時間,這就導致2017年的新郵很可能是供大于求。
三是資金開始從新郵板塊撤離,有的流向老票,有的流向紙幣,有的干脆離場去了股市。新郵領域的資金變少,這讓囤積黨只能通過低價放貨來求生存。此消彼長,加速了新郵的下跌。
未來一段時間,新郵低迷的狀況很難扭轉。這是因為:新郵的上漲動力——文交所恢復元氣需要時間,新郵大幅減少發行量也絕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只有老品種才有可能填補炒作的真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