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2017年郵票發行監管報告,該報告第一次詳細的描述了2017年以及2016年郵票的發行情況,并且首次公布了很多數據,包括滿意度調查,讓人眼前一亮,不過很多地方還是溢美之詞頗多,而實際情況明顯更為糟糕。
1. 把個性化郵票,賀歲郵票正式定義為普通郵票范疇
其實多年前就有郵迷提出個性化郵票屬于普通郵票,但畢竟2002-2005年曾經公布過個性化原票的發行量,2006年開始官方沒有再公布個性化郵票發行量。賀年郵票從2006年開始發行,自然也沒有發行量公布過,這樣來看如定義為普通郵票,不公布發行量也很正常了。
雖然個性化郵票可以重復印刷,但畢竟原票是一次發行的。本次公布了2017年的4枚普通郵票發行量約1.5億枚,這里面不知道是否包含了美麗中國或中國鳥環保等普票,如果只算這四套的話,平均3750萬,但要知道這是指全部發行量,包括衍生的產品,原票應該要少的多,希望個性化原票發行量能夠公開。個性化郵票歸為普票范疇后恐怕會影響其價格,畢竟印量沒有公布,可以重復印刷,后市兇多吉少。
2. 2016-2017年發行量之所以公布較晚是由于上報晚了
按照發行后三個月上報,集團沒有做到,所以發行量公布的較晚,但也沒有提及怎樣解決這一問題。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2017年還有2個月的發行量遲遲未公布,2018年更是見不到。如何提高效率、加強監督,推遲公布發行量后有何懲罰措施沒有提及。把責任直接推到第三方也不能解決問題。希望恢復提前公布發行量的慣例。
3. 對于2017年發行量滿意度高達44.2%,這明顯太假了
從公布的圖表來看,2014年平均發行量1400多萬,覺得偏多的人達到64.9%,反而對于現在2000萬的發行量,認為偏多的只有41.1%。這也太夸張了。如果說2015-2016郵市一片大好,編年新郵漲的不亦樂乎的時候,很多人無法面值買到新郵,覺得發行量不夠多還是有情可原的,而進入2017年新郵價格就像坐滑梯,一路下滑,網廳就連小版也隨便買,2018年更是發行一套打折一套,很多票折扣率低于5折,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有44.2%的人覺得發行量不多不少,不是郵政說假話,就是被采訪的集郵者腦子被驢踢了。現在隨便去郵市調查一下,估計99%的人覺得發行量偏多吧。
郵政為了能夠掩蓋2016年以來郵票超發的現象,編造數據,及其可惡。一切以事實為依據才是將來對發行量進行準確調整的依據。
4. 錦鯉郵票為何取消也沒有說明
原計劃2017年6月25日發行的錦鯉特種郵票取消已經一年多了,有什么機密也該揭秘了,何況只是個郵票發行,也涉及不到什么國家機密吧。但報告中只是提及2017年取消發行錦鯉郵票,沒有提到是否會在2018年或今后補發。我們都知道錦鯉當時已經印好,甚至送到了很多郵局準備發售。就算沒有全部印完,但至少印好了大部分,這些票是否已經銷毀,或是流出了一些,這都沒有說明。我們希望郵政還集郵者知情權,把這些事情交代清楚。
其實對于廣大集郵者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郵票的發行量多寡,但郵政對于此項總是在打太極拳,不明說,有的部分如個性化原票全然采用不公布策略。如此一來,大家只能對此越來越失望,中國集郵人口的流失量會繼續加大。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