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將至,“屬兔”的郵票價格躥升,1987年兔票市價已達面值的125倍,加上近日“15版1980年猴票成就千萬富翁”的消息,更刺激了大眾神經,明后年發行的龍票和蛇票也被提前看好。2011年兔票身價幾何,能否復制當年猴票神話,成為熱門話題。
從打折滯銷到天價爭搶
多年不見的通宵排隊買生肖郵票,開年盛況重現。2011年生肖兔票面值1.2元,在上海最大的郵票交易市場盧工郵市,24枚一套、原價28.8元的兔票,一周內炒到了百元。
幾年前,生肖郵票還是門前冷落,如今郵票折扣已是天方夜譚,1980年猴票一馬當先,帶動三輪生肖郵票“雞犬升天”,龍票一年漲了300倍。1987年發行的第一輪兔票向來是“溫吞水”,兔年來了,價格一躍到面值的125倍,1999年第二輪兔票也翻了近7倍,雙雙打破紀錄。
除了生肖郵票之外,早期精品小型張和老紀特郵票也出現量價齊升態勢。《梅蘭芳》小型張從2010年初的五六萬元漲到目前14萬—16萬元,再展昔日“龍頭票”的風采。郵票收藏中比較小眾化的文革票表現也不錯。整部“文”字票已升至15萬元左右,整部編號票升至1.7萬元左右。
“虛火”究竟有幾成
雖然不斷有人潑冷水,要謹防1997年郵市大起大落的悲劇重演,但業內人士大多持樂觀態度。泓盛拍賣郵幣部經理桑貫宇認為,1997年的郵市以海外游資為主,一跌就撤,而近年郵市有充裕國內資金支持,不會輕易降溫。
老藏家感嘆,新人以投資心態集郵,見什么收什么,造成郵市“虛火”。事實上,1980年猴票一枚過萬元有其獨特成因,它的發行量不到450萬枚,又是第一枚新中國生肖郵票,與眾不同。到了1985年,牛票發行了近億枚,一下變得無人問津。另外,狗票由于油墨問題很容易蹭花,被戲稱為“掉毛狗”,兔票的兔尾下垂、馬票的馬前腿向前彎曲,都曾被認為是設計上的“短板”,妨礙了市價。
沒有“只賺不賠”的神話
郵票收藏并非“只賺不賠”。在整版1980年猴票創下110萬元拍賣紀錄的同時,存世僅7枚的1897年清代紅印花綠色加蓋郵票小字3分新票卻慘遭流拍。專家提醒,郵票不是股票,每一枚郵票的品相都不一樣,圖案是否居中、齒孔是否完整等都會影響價格。部分郵市專家預計,目前這波行情還能“飛一會兒”,但行情已經進入后期,現在入場,風險正在加大。
桑貫宇則建議,別只盯著生肖票,古典文學題材郵票如《紅樓夢》《西游記》等,都是收藏好選擇。泓盛拍賣中,一件“無心插柳”的梅蘭芳小型張首日實寄封,以17.2萬元刷新我國首日封成交紀錄,證明了一句話:“要投資,處處都是陷阱;愛收藏,時時會有驚喜。”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諸葛漪、吳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