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繁勿慌,事閑勿荒,有言必信,無欲則剛。
2017-03-24 23:36:06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3146
喜歡寫作,更喜歡寫郵文,堅持寫郵文有幾個年頭了,沒有什么成就,更沒有什么名氣,專著更是一窮二白。就是圖一個樂字,自娛自樂罷了。這些年,寫過的郵文林林總總下來,大概一千多篇吧。我寫郵文,從來不為發表而寫作,不去專門針對郵報郵刊的需求去寫作,更不去點評新郵湊什么熱鬧或是添亂。我一般是根據自己的心情和愛好,想起來什么寫什么,談不上風格,更多的是一種業余愛好罷了。
2017-03-21 23:37:39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3006
2017年3月20日正值春分節氣,中國郵政發行《春夏秋冬》特種郵票1套4枚,圖案內容分別為“春燕剪柳”、“夏荷戲水”、“秋雞鳴穗”、“冬雪映梅”。至此,中國郵政已發行“四字”題材郵票6套,已然形成系列,并呈現出以下特點。
2017-03-15 23:29:20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2673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帶來了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同時深刻影響了信息傳播的方式與受眾選擇信息的方式。以集郵報刊為主的傳統集郵媒體,與社會傳統的大眾媒體一樣,受到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的嚴重沖擊。無論是“官辦”還是民辦集郵報刊,都不同程度地面臨生存的壓力。面對這一挑戰,采取怎樣的對策?傳統集郵媒體能否擺脫困境或未雨綢繆,獲得新的發展?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
2017-03-15 23:18:43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4293
網絡化為集郵宣傳創造了新的機遇,并有別于傳統的宣傳方式。網站的興起,為集郵宣傳開辟了新的陣地;博客的大眾性,為集郵者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進入門檻低,操作運作簡單,讓自媒體大受歡迎,發展迅速。“互聯網+”不但改變集郵者的生活方式與集郵方式,也為集郵宣傳進行了新的整合。
2017-03-14 23:36:21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2893
時值3月,2017年紀特新郵的發行漸入佳境。筆者在欣賞已發行的5套紀特新郵時,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即2017年新郵新意十足,“新”出特色。讓我們逐套欣賞一下這些郵票在設計、印制上的“新”。
2017-03-08 22:49:49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2399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重點課題揭示:“人類正面臨有史以來一次影響最為深遠的信息傳播革命。”前四次信息傳播革命是:語音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以及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等模擬式電子傳播。如今方興未艾的數字式電子傳播是一次新的信息傳播革命。
2017-03-07 23:46:28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2510
現在郵集想獲高獎,珍罕郵品一定要多,在一些郵集作者的心目中,高獎就等同于珍罕郵品。為了追求珍罕郵品,許多集郵者不惜重金四處求購,有的甚至背負巨債。這豈不是自找苦吃嗎?集郵的本意是為了怡情益智,為了追求快樂,如果為了獲得高獎,甚至負債累累,這豈不是和集郵的本意背道而馳嗎!
2017-03-01 23:41:53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4714
剛剛過去的周末,四輪生肖雞《丁酉年》特種郵票大版迎來了橫盤多日的再次下跌,即190元跌至170元,下跌幅度超過10%!小版雞從50元跌至45元,小本票從17元跌至15元。意味著陰跌不止的2017年的新郵將會面臨雪上加霜的尷尬。四輪雞大跌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7-02-25 23:49:29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4373
《千里江山圖》特種郵票應該可以算作今年除了雞生肖票外題材最好的郵票。此票全套9枚,成橫三連排列,共三排,小版印制,每版一套,版式和之前和近幾年發行的祖國風光系列長江、黃河、長城一致。面值13.2元,規格60*30毫米,版別影寫。2017年2月25日發行《千里江山圖》特種郵票,當天收盤價降至12.8元,比面值少了4毛,打9.7折。
2017-02-24 23:51:59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3585
集郵活動發展至今,經歷了幾次較為明顯的大起大落,進入互聯網 時代,互聯網的興起,網上交投成為當前集郵活動中的一個明顯的風向標。郵報郵刊,不管是官辦的,還是民辦的,互聯網對于郵報郵刊的沖擊力不容小覷。不少郵報郵刊都有自己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QQ群,借助互聯網 的平臺實現受眾最大化,擴大自己的發展。
2017-02-17 23:19:28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2933
曾經,思念是一枚郵票,郵來是一首回歸的想念,郵去是一篇孤獨的期待……一枚郵票,不僅在方寸間蕩漾著藝術的美感,還有將它輕輕捧起時滿溢的感情溫度。老舍先生說過:“集郵長知識,嗜愛頗高尚。切莫去居奇,賺錢代欣賞。”這句話是對集郵愛好的最好概括吧。
2017-02-09 11:33:51 · 分類:集郵心情 · 閱讀 3546
2017年紀特郵票發行工作已經拉開序幕,然而集郵者對新郵原地的探究還在繼續,體現出“原地集郵”方興未艾,受到越來越多集郵者的喜愛。但是,筆者也注意到,一些關于郵票原地的討論觀點有悖于“原地集郵”的標準。